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 中国贸易新闻网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互惠互利互补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融合创新发展,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以下简称《蓝皮书》),对此提出多项建议。

在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蓝皮书》建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快速交通圈。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快推进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粤澳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港珠澳大桥的管理利用效率,在大湾区内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公路交通为重要补充的快速交通网络。进而推动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依托区域内的五大国际机场和优质港口,加强世界一流空港群和港口群建设,强化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发展。

在构建粤港澳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方面,《蓝皮书》认为应深化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粤港澳服务业合作的需求和市场潜力巨大:香港要巩固提升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需依托珠三角作为直接经济腹地和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桥梁,通过与珠三角及内陆其他地区合作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拓展其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专业服务枢纽地位,更好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澳门应发挥自身在娱乐业、酒店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优势,与大湾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而且还要共同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以此助力粤港澳产业协同发展。要加快推动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关联带动性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海洋产业集群和临港工业产业集群等。由于粤港澳分属不同的独立关税区,不断提升其市场一体化水平至关重要。

由于粤港澳地区拥有众多亚洲一流学府、科研机构、国家级实验室和企业实验室,香港、深圳、广州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港澳具有很强的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珠三角各市具有极强的科技成果转化生产能力,《蓝皮书》建议未来应把科技创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攻方向,携手共建一个世界级、国际化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因此要加快营造创新生态系统,统筹利用粤港澳和国际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合作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创新合作模式,营造更加有利于激发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鼓励粤港澳成立联合实验室,围绕重点产业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同时要推动建设人才合作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内不同城市的竞争优势,如香港的金融优势、科技研发优势,澳门雄厚的资金实力,华南地区的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优势等,着力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加快构建粤港澳三地人才综合管理平台。

《蓝皮书》还建议不断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模式。一是共建产业园区。借鉴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模式,由粤港澳三方或粤港、粤澳双方在珠三角选择适宜地块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让港澳方面直接参与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由珠三角提供土地,由香港或澳门直接承租,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和产业选择等主要由港方或澳方决定,管理机构由香港、澳门与广东政府共同组成,双方或三方谈判制定互利共赢的利益分配方案。三是城市新区合作模式。由粤港澳合作建设城市新区,推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市新区的主体功能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

綫上分享會
點擊預約

微信公众账号